高照顧負荷家庭之2:雙高齡長相廝守的盡頭
社安月月聊

高照顧負荷家庭之2:雙高齡長相廝守的盡頭

法國電影【愛‧慕 AMOUR】的終局覺醒

  

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,台灣將在11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也就是每5個人,就有1個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。隨著高齡化及少子化的人口結構,「老老照顧」的狀況已成為當代家庭與社會的挑戰。法國電影《愛‧慕》中,是以兩位高齡長者為故事背景,從年邁夫妻的生活視角中,看見他們在疾病侵蝕下如何相濡以沫。

 

在電影劇情中,丈夫喬治文質彬彬,他的妻子安妮,退休前是一位音樂家,兩人的生活曾充滿著藝術的和諧與美好。但是安妮在遭受兩次中風的打擊後,身體狀況日益衰退,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,即使是最私密的生理問題,也得依賴喬治處理,這樣的改變對於一直以優雅自處的安妮來說,是極大的打擊,曾在音樂舞台上自信演出的她,如今在疾病的壓迫下,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和低落,甚至有易怒的情緒反應。

 

喬治全天候單獨照顧中風癱瘓的安妮,幾乎與外界完全隔絕,他的生活完全圍繞著安妮的需要,這一場與疾病拼搏的持久戰,喬治身心俱疲且孤立無援,面對女兒的質疑,喬治既憤怒又委屈:「你們的擔憂對我沒有幫助,我沒有空處理你們的擔憂」、「還指示我該怎麼做比較好,這讓我很火大!」,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陰影,不斷地試探這對夫妻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,每一天,他們都在愛與疾病的苦難之間掙扎著。有一次,安妮不配合喝水,喬治終於情緒失控的打了她一記耳光,照顧負荷顯然已衝破極限,故事最後,喬治做了極端的選擇,那是最令人不忍的結局。

 

從電影中喬治對安妮的悉心照料,我們看見了白首偕老的承諾,卻也看見了「老老照顧」的壓力與無助。高照顧負荷並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勞累,它更是一種心理和情感上的重擔,在電影中,細膩且真實的刻劃了照顧者喬治的心理歷程:從最初的堅持與希望,逐漸的疲憊與失望,再到最後的力竭與絕望,照顧者在無助、缺乏支援和資源的情況下,壓力漸漸累積來到崩潰邊緣,照顧者最終成為另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對象。

 

喬治與安妮的處境,是「高照顧負荷家庭」的樣態之一。有10個指標(請參看:高照顧負荷家庭面面觀)可供辨識自己是否置身在「高照顧負荷家庭」的狀態之下:照顧者的年紀大於65歲、沒有照顧替手、照顧失智症者、過去無照顧經驗、需照顧兩人以上、本身是身心障礙或重大傷病者、曾有自殺意圖或家暴情事、照顧環境發生改變、無法取得相關資源,面臨這些情況,即有可能是潛在的高照顧負荷家庭。社會安全網對高照顧負荷家庭的支持,包括提供照顧諮詢、照顧訓練、到家指導、紓壓活動、支持團體、心理協談、志工關懷、連結喘息等服務,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,以減輕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,並整合在地資源及社區支持據點,發展因地制宜的服務網絡。

 

《愛‧慕》這部影片深刻地演繹了老老照顧的情境,喬治與安妮在劇中的深情、奉獻與煎熬,如同一聲警鐘,提醒我們高照顧負荷家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照顧者的困境,在社會安全網的政策下,我們不希望在真實生活中出現喬治與安妮,透過專業照顧資源的介入,來減輕照顧負擔,讓照顧者不再獨自承受照顧壓力,願每一段長相廝守的晚年生活,都活在愛與尊嚴之中。

 

社會安全網,關懷e起來點我求助通報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