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透與修補目睹兒少的內心世界 配套關懷政策一次看
社安網主題 家庭暴力

穿透與修補目睹兒少的內心世界 配套關懷政策一次看

目睹兒少是家暴事件的見證者,依據衛生福利部,統計112年家暴通報案量約168,000件,平均每天有460件家暴案發生,這些家庭有許多孩子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。目睹兒少雖然沒有直接受到肢體傷害,卻仍是家暴的受害者;家本應是一個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及依附的地方,卻因為暴力事件的發生,蒙上了不安與恐懼的陰影,目睹暴力對於兒少的成長與身心發展有深遠的影響,以下讓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什麼是目睹兒少?以及面對目睹兒少我們該怎麼做?

什麼是目睹兒少??

鏡新聞調查報告《「沒看到」不代表「不知道」目睹兒少的淚》10分鐘的影音內容,包括個案心聲、相關統計數據、專家觀點、來自NGO的第一線觀點及行政機關立場等資訊,可以幫助您快速掃描目睹兒少的議題輪廓。(前往收看)

 

112126日,家庭暴力防治法再次完成修法,為完善保護家暴被害人,又往前推進了一步,故節目中提及的「目睹兒如果是已滿18歲的成年人了,就沒有人協助。」已在本次修法中增訂周延保護的措施,亦即在童年時期遭受家庭成員施暴,甚至性侵害的被害人,成年後,如果童年受暴經驗仍持續影響其生活,仍可向在地主管機關申請身心治療、諮商或社會與心理評估等服務。

(更多家暴防治法修法內容,請參閱修法懶人包)

 

此外,衛生福利部於112年推出的「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」,補助18-30歲的民眾3次免費諮商,符合資格的成年家暴被害人也可使用此資源尋求協助(更多資訊);有長期心理諮商需求,亦可洽詢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(https://psee.io/5kv38r)。

 

面對目睹兒少,我們該怎麼做?

「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」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,成長階段目睹家暴的經驗,從6個月大的嬰幼兒時期開始,即可能對其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,如:過分依賴、焦慮與不安的情緒、學習困難、自尊低落、社交困擾等,甚致合理化與模仿暴力的行為,長期將形成家暴的代間傳遞。

 

善牧基金會的目睹兒復原計畫網站中,詳列了常見的家暴迷思、目睹家暴的影響、教養策略與親職知識工具、檢測問卷等內容,全方位蒐錄最完整的目睹兒少相關資訊,同時為民眾與專業人員提供指引。

 

建議身為家長的您,可透過檢測量表單元,幫助了解您對家暴的想法是否存在著迷思,以及自我照顧的初步評估,因為照顧好自己,您才有能力照顧好孩子。若您的家庭曾發生家暴事件,也可以透過目睹受傷指數量表,了解目睹家暴後對孩子的影響程度,進而尋求專業的協助。

 

社會安全網為目睹兒少提供了以下的關懷服務,期望透過全方位的支持,幫助目睹兒少修復內心的創傷。

 

   情緒支持、個別輔導、陪同出庭

   提供家長親職諮詢服務

   辦理目睹兒少團體

   辦理兒童或親子活動 

   親子關係教育、親子聯合會談

   轉介資源

 

從預防家暴的發生,到目睹兒少的創傷修復,都仰賴綿密的社會安全網絡,為家庭共同織起一張強而有力的保護網;編織安全網的過程,除了完善防治的法令外,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與支持,希望您透過本期的內容,對目睹兒少議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,共同努力為您的家庭營造一個安全、溫暖的環境。

 

社會安全網,關懷e起來→【點我求助通報】

 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