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親職能力,祝您一臂之力
社安網主題 童年逆境

培養親職能力,祝您一臂之力

1995年,已故廣告界名人孫大偉先生為NISSAN All New Centra 房車打造出一句廣告台詞,「我是做爸爸之後,才開始學做爸爸的。」這句話歷經時空歲月,依然回味綿長,因為它不只是詮釋了廣告中初為人父的堅定與柔情,更直指一個理性的事實: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,從來沒有一堂課,告訴我們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。

當沒有「職前訓練」的任務來到眼前,父母別無選擇,還是要立刻上馬,於是,「一胎照書養、二胎像豬養」的民間解嘲廣為流傳,然而,陪伴與教養孩 子是一條漫漫長路,分分秒秒、日夜承擔,種種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很難一言以蔽之的輕鬆帶過。


| 有一套邏輯應運而生:

因為我需要知道如何當好父母,所以我需要了解更多親職方面的資訊。

於是,有許多親職教育諮詢的服務資源,讓焦慮與疲憊的父母,得以抒發心情、重新了解孩子、找出教養對策。就像是停泊港灣靠岸,補給一結束,立刻回到原來的航道上,向「成為更好父母」的目標全速前進。


當變得更好的期待循環往復,「更好的父母」與「更好的孩子」就可以預見嗎?讓我們以父母為中心,從不同的時間點,來檢視父母的親職角色需求。

一、以父母為中心,溫柔的看待當下

期待變得更好的父母,不斷催逼著自己,他們把所有心力放在孩子身上,卻沒有察覺自己正在日日耗竭。我們彷彿看到一名肩上有沈重背負的旅人,他意志頑強,隨時提醒自己要補充水分,但是卻步履蹣跚。

以父母為中心的觀念,就是父母要先懂得照顧好自己,才有能力照顧好孩子!鼓勵察覺自己的需求與情緒,懂了喘息、留點餘裕,更重要的是,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從鬆弛中發現更大的彈性。

二、以父母為中心,真實的面對過去

扮演父母角色的障礙,不應該只是討論欠缺何種能力,而是從父母過去的成長經驗裡尋找蛛絲馬跡。許多真實的案例中發現,為人父母者,曾在成長過程中被疏忽照顧,甚至受到童年創傷,這些傷痕從未癒合,讓他們的心中難以拼湊「父母」究竟應該具有何種圖像。

要如何面對一張空白的畫紙,畫出自己從未看過的圖騰?當昔日的傷疤,事隔多年仍隱隱作痛且造成影響,「創傷知情照護模式」的導入,就是嘗試癒合心裡的陳年舊傷,讓當事人正視察覺與因應,當父母浸潤在「被愛」的感受裡,才有機會讓孩子也置身在相同的氛圍。


以父母為中心的觀點出發,究竟什麼樣的親職協談,才是父母需要的呢?規劃一場親職協談的思維,宛如高科技的精密製程,對人的細膩,對事的細節,有以下四大特色:

•要優先照顧好自己

正確的感受並理解優先順位,父母要先懂得把自己照顧好,才能照顧孩子,才能成就「共好」。

•創傷知情照護模式

把自己照顧好,包括察覺親職能力受限的原因,是否來自過去的成長經驗,適時以「創傷知情模式」滋養,幫助長出復原力。

•協談的角色是陪跑

親職協談不是能力的上對下傳授,也不是資訊的單向式給予,而是父母的支持後盾。

不必更好只要夠好

想要更好,要先承認自己不夠好,避免陷入無謂的自我貶抑;

「夠好」才是善待自己的合宜目標。


扮演父母的角色並不容易,有很多支持資源願意陪伴您與孩子向前走,這是一堂當了父母之後才上的補修課,強調正確認知、快樂學習、共同成長,和您陪伴孩子的心情一樣,我們也樂意與您陪跑,在親職之路共好同行。

 

參考資源:兒少保護促進協會

https://children.hdu.tw/

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

http://www.cmuch.org.tw/Department/Detail?depid=36